原标题:母子家中“围炉煮茶”门窗关闭致一氧化碳中毒
今年冬天,“围炉煮茶”这一休闲方式迅速成为新晋“网红”。
(资料图片)
但记者28日从扬中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一对母子因在家中围炉煮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28日院方介绍,22日下午6时许,扬中市120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急救电话“有一对母子倒在家中……”急救团队立即赶赴现场。
可惜的是,当医护人员到达时这对母子早已没有了心跳。
救援医生告诉记者,到场后据家人叙述:“自己下午5点多联系他们,电话一直没能接通。因担心出事于是赶到家中探望,发现两人中毒倒地。”事后了解到,原来吃过午饭后50多岁的儿子和70多岁的母亲在家中用铸铁炭火炉围炉煮茶,因天冷关闭门窗,不想竟导致两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院方提醒,围炉煮茶应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室内宜选择电炉、酒精炉等作为煮茶炉灶,切勿长时间在室内使用炭炉。
其次,围炉煮茶时,室内应保持开窗通风。
木炭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使人头晕头痛甚至窒息,千万要注意通风换气,使用结束一定要闭炉熄火。
且将新火试新茶,架炉烧火烤棉花
据了解,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已有煎煮茶汤、围炉夜话的习俗。
煮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云南的火塘烤茶,即用陶罐子在火塘上烤茶,而后沏水;另一种是甘肃的罐罐茶,用土烧的小陶罐加水熬煮,加入红枣、枸杞等材料。
发展到现在,围炉煮茶的“火”在城市青年群体中烧得正旺。
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现下的围炉煮茶还融合了新潮元素。
茶壶不仅可以煮传统的岩茶、普洱,还有奶茶、咖啡、果酒等。
喝茶的地点也从小院延伸到胡同口、河岸边,或者自己在家动手烧炭煮茶。
一些人还会在铁网上摆上红薯、花生、栗子,甚至串了棉花糖来烤。
目前,围炉煮茶仍然处于社交消费的前沿。
某社交媒体平台已有超72万篇笔记分享玩法攻略,短视频平台围炉煮茶话题下也已有45.9亿的视频播放量。
话题火热的同时,电商平台商家也闻风而动。
从茶壶茶碗,到炭炉筲箕,商家都打上了“围炉煮茶”的标签。
如果要在家里置办一套“围炉标配”,仅购买炭炉、茶壶等器具,最便宜的也要上百元。
而线下店铺单次消费套餐均价在300元左右,包含茶水和部分适烤茶点。
煮一次茶的价格并不低,但扬州一家的茶馆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生意出乎意料的好。”
此时情绪此时天,烧水喝茶小神仙
据了解,围炉煮茶自2021年左右就在浙江丽水等地流行,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并成为继茶颜悦色等中式茶底奶茶爆火后的又一新中式茶饮。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已达772.9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潮崛起和网红经济的驱动下,围炉煮茶社交属性强、能提供情绪价值,或将成为一种茶文化新习俗。
而围炉煮茶提供的情绪价值,正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松弛感”。
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茶叶审评师朱锦武曾对媒体说,“围炉煮茶”之所以能广泛流行,与其自身的魅力有很大关系。
“冬季气温低,大家围着炉子看着茶水沸腾和水汽氤氲,在视觉上更具舒适度,还能唤醒儿时火塘烤火的记忆。”
沸腾的茶水、精致的点心、幽微的茶味……
围炉煮茶将中式审美发挥到了极致,让年轻人从都市生活中短暂地抽离出来,用消费来的社交场景换取片刻“松弛感”。
也正如宋代周邦彦的词中所言:“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多地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记者梳理发现,围炉煮茶在刷屏的同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也频频发生。
近日,江苏省扬中市120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急救电话,有一对母子倒在家中,急救团队到达时他们已没有了心跳。
事后了解到,这对母子是饭后在家中围炉煮茶,导致了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此外,上海、武汉、山东等多地都出现因在室内围炉煮茶不当而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煤炉、柴炉、燃气时,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人体在吸入后,会出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丽曾对媒体表示,一氧化碳会对人体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此前曾为验证室内围炉煮茶的安全性,组织了一场模拟实验。
在一间约60平方米的密闭房间内,消防员点燃炭火,并实时监测一氧化碳的排放量。
仅仅15秒钟,一氧化碳检测仪就发出了报警声(该检测仪在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02%时就会报警)。
1分50秒时,一氧化碳浓度就已经超过0.01%。
不到3分钟,铁盆下方的纸张已烧焦一大片,竹制架子也被烧黑。
消防员表示,一氧化碳浓度一旦达到0.05%,就可以使人中毒,造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室内燃烧炭火存在一氧化碳中毒及发生火灾的风险。
他强调,使用炭火时,保持开窗通风,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火炉周围也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